穷乡僻壤


穷乡僻壤

拼音qióng xiāng pì rǎng

解释指贫穷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反]通都大邑。

出处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暂未找到成语穷乡僻壤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穷乡僻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偏乡僻壤 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穷山僻壤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穷村僻壤 清·汪琬《工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汤公墓志铭》:“虽穷村僻壤,莫不感颂其政。”
穷陬僻壤 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遐州僻壤 明·宋濂《送王明府之官序》:“我国家重于民社之寄,虽遐州僻壤,必慎选守令以抚摩其人民,苏息其凋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