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

拼音ān jū lè yè

解释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百姓~。[反]颠沛流离。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安居乐业的典故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安居乐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安居乐业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乐业安居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安土乐业 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安家乐业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
安心乐业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安堵乐业 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安生乐业 《汉书 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安身乐业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长安居大不易 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