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制变


临危制变

拼音lín wēi zhì biàn

解释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暂未找到成语临危制变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临危制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临危制变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临事制变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临机制变 《周书·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顶陈。”
临危下石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临危不乱 梁实秋《槐园梦忆》:“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镇定应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危不惧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临危授命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临危自悔 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缚,方才是临危自悔。”
临危不苟 老舍《四世同堂》:“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