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


见死不救

拼音jiàn sǐ bù jiù

解释见到别人面临死亡的威胁却不去救助。

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

暂未找到成语见死不救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见死不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见死不救 元 关汉卿《救风尘》:“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
见溺不救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坐视不救 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
救急不救穷 余华《活着》:“俗话说是救急不救穷,我啊,只能救你的急,不会救你的穷。”
远水不救近火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半死不活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不死不活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不死不生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九死不悔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临死不怯 宋·洪迈《夷坚乙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