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囫囵吞枣的典故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囫囵吞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囫囵吞枣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囫囵半片 毕方《千重浪》第十章:“(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
鹘仑吞枣 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浑抡吞枣 元·耶律楚材《<心经宗说>后序》:“嗟见浑抡吞枣,只管诵诗。”
浑沦吞枣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4卷:“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