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

拼音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释穿衣戴帽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一样的人。[近]人面兽心。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衣冠禽兽的典故

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其实。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从明朝就已经开始了。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而且等级森严,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

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鶒(xichi)、鹌鹑、练雀。 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

本来,衣冠禽兽是褒义词,但是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衣冠禽兽”就演变成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贬义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衣冠禽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衣冠禽兽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禽兽不如 《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行如禽兽
木偶衣冠
沐猴衣冠 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忝列衣冠
衣冠楚楚 《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衣冠扫地 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衣冠优孟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衣冠优孟,最易动人,而淫戏靡靡,有声有色。”
衣冠土枭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