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清澈的水。
②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别:告别。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
③浮云游子意: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④兹:声音词。此。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送友人》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送友人》阅读及答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答案及解析:

(1)比喻。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

(2)“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仔细阅读诗歌,逐句分析,先明确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送友人》第三联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也不知道会飘泊到何处,表现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用红日西落比喻友人的惜别之情: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表现了友人将行未行,欲行又止,身行心留的复杂情绪。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把所考查的字词放回到句子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重”是“沉重”的意思,“漠漠帆来重”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从手法上来看,这里的“重”是双关,既指帆因雨而重,也指人因别离而心情沉重,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把离愁别绪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渲染了愁苦的深重。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抒情方式的鉴赏能力,采用的是两首诗对比鉴赏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指定诗句,分别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比得出答案。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送友人》尾联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采用的是间接抒情的方式。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而是借助两匹马之间的依依不舍表达自己与友人的不舍。“《赋得暮雨送李胄》尾联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意思是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情无限”,泪水“沾襟”,直接抒发出自己无限的离愁别绪。

【点睛】第(2)小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炼字”是高考高频考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一般的答题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友人(一作送友人南游)

唐代李端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送友人

宋代葛绍体

曾嗟别去作西东,今喜重来笑语同。
来日未多今又去,相思无奈立东风。

送友人

唐代李端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送友人

宋代胡仲弓

纔到离亭泪满衣,云山千里梦相随。
石州一曲阳关酒,窨约归来是几时。

送友人

宋代刘宰

年来去客半西东,须信劳生等转蓬。
万里相望成别恨,一声何处递冥鸿。
人情对景分忧乐,月色于今岂异同。
莫把壮怀成索寞,举盃聊与吸清风。

送友人

宋代释德洪

幽人独负三尺琴,自谓羲皇得意深。
经年不肯鼓一曲,欲造千里求知音。
夕阳渡口西风起,黄叶纷纷坠秋水。
送君默默上孤舟,片帆忽举风波里。
此去吴中风物好,重复江湖我曾到。
桂子落时双涧秋,白猿啼处孤松老。
却入苕谿凡几里,连天震泽无穷已。
红蕖苞拆流水香,紫莼丝软鲈鱼美。
何时兴尽见归舟,古今客路多飘流。
孤云别鹤无踪迹,空听蝉声野渡头。

送友人

宋代陈宗远

黄梅浦远草萋萋,风细孤帆雨后低。
渔笛一声何处作,故山回首白云迷。

送友人

唐代李昌符

举世谁能与事期,解携多是正欢时。
人间不遣有名利,陌上始应无别离。
晚渡待船愁立久,乱山投店独行迟。
我今漂泊还如此,江劒相逢亦未知。

送友人

宋代曹彦约

药裹包回碾臼声,得闲消息病先轻。
谓予不信看舟楫,之死无他况利名。
积雨晴边花蒂耐,好风吹外叶声平。
只愁岸送樯留后,却忆湘南老友生。

送友人

宋代文彦博

携手北梁道,送君南浦春。
斜阳沉璧彩,流水濯缨尘。
郢酒频扬觯,燕歌旋怆神。
瑶华如可折,堪寄陇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