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王令的诗 > 金山寺

金山寺

[宋代]:王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金山寺:著名的佛寺,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今江苏镇 江北金山上。当时金山立于江中,现在己与陆地相连。
②海门: 指焦山和象山相对之处,就像一道天然的门户。
③瓜步:山名。 在今江苏六合东南。

《金山寺》赏析

王令的诗歌,以粗狂豪迈、骨气苍老见长,在宋代享有很高的声誉。而这首七律却写得清新拔俗,栖落开阔。
诗首联气象开阔辽旷。“万顷,,二字描长江浩瀚壮阔,烟波浩渺, 澄碧的江水围绕着清碧秀丽的金山,一个“浸,,字便把长江与金 山融为一体,不可隔断。巍峨如此山,然置于万顷江上,似乎也 被滔天巨浪所淹没。紧接着高叹一声“乾坤都向此中宽”,寓情于景,一笔两写,把自己宽广辽阔的胸襟怀抱和壮美无边的江山 美景融成一片,此时此刻,仿怫整个宇宙乾坤,都汇拢于眼前的 山水之间,显得江山宽广,襟怀旷达,无所不包。
第二句诗人由远处纵览长江金山,此时诗人已置身于金山寺的高 阁之中’重点写金山寺楼阁巍峨高耸,诗人不直接写褛台如何宏 伟,却另辟蹊径,从侧面写楼台的轻影映于江水之上,用一个动 态的“落”字写楼影在江上的淫动,竟使水底的鱼龙惊骇起来。
楼台影落是観雌观礙,触職_雜者奇湖想象,由 静而动,虚实相合,变化多端,诗境也跌岩多姿’实乃拔俗之笔! 下句“钟磬声来水石寒”,钟磬之声、浪拍巨石之声交相重奏,顿挫抑扬,是听到的;而水石之“寒”却是相由心生,心灵所感而发,此又是一个虚实相生,与上句相称而体味,可谓身临其境, 让人森然而栗!
第二联时已曰暮,海天辽阔,远山如道道门关交相映卺。一群白鸥于海天之间任性翱翔,无所拘束,此时于江上赏景的诗人多么希望自己是那群白鸟中的一只啊!此句用《列子•黄帝篇》的“白鸥”之典于无影无形之中,自然浑成,既是写景,又抒发自己向往自由之率真性情,妙极!紧接下句触目远眺,瓜步山前潮水退落,黄滩显见。北魏太武帝拓跋秦帅兵南侵刘宋时曾等瓜步山,借此抒发诗人的历史兴亡之叹。
由此引出第四联,是作者游目骋怀后的感慨“常时户外风波恶, 祗得高僧静处看”,语含双关,寄托遥深,有着深沉的哲理思考。 金山寺户外的风光气象万千,即使晴光万里也会随时产生险恶风波,一般人不易由登临游赏之机,唯有居于山中的高僧方可静观其变,静待其美景的出现。自然风光如此,人世际遇亦变幻无常。 有志之士在人间波涛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奔走,壮志未酬,生活困苦,风尘困顿,亦往往无心探奇揽胜。诗人由此抒发了对时事“惊涛恶浪”的喟叹或批判,却又不似唐人那般感情激烈,而是以理性精神悠然地表达对山中高僧可以清净自由地静观户外美景的羡慕之情。一个“静”字又隐隐表现了诗人想要置身于尘世之外的归隐之志,只要做-个尘外看客罢了。这与诗人无意仕进,拒绝进士试的举荐,以教书为业的生活言行是一致的。此联与前—联相互呼应,一启后,一承前,又与整首诗浑然天成,可见诗人造诣之高。

王令简介

宋代·王令的简介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 王令的诗(614篇) ► 王令的名句

猜你喜欢

金山行(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唐代窦庠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涌出一峰青堞土臬。外如削成中缺裂,
阳气发生阴气结。是时炎天五六月,上有火云下冰雪。
夜色晨光相荡沃,积翠流霞满坑谷。龙泓彻底沙布金,
鸟道插云梯甃玉。架险凌虚随指顾,榱桷玲珑皆固护。
斡流倒景不可窥,万仞千崖生跬步。日华重重上金榜,
丹楹碧砌真珠网。此时天海风浪清,吴楚万家皆在掌。
琼楼菌阁纷明媚,曲槛回轩深且邃。海鸟夜上珊瑚枝,
江花晓落琉璃地。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
不知水上有楼台,却就波中看闭启。舟人忘却江水深,
水神误到人间世。欻然风生波出没,瀖濩晶莹无定物。
居人相顾非人间,如到日宫经月窟。信知灵境长有灵,
住者不得无仙骨。三神山上蓬莱宫,徒有丹青人未逢。
何如此处灵山宅,清凉不与嚣尘隔。曾到金山处处行,
梦魂长羡金山客。

金山寺

明代孙蕡

玄洲贝阙烂相辉,夹岸人家对敞扉。四壁波涛长触石,孤山花木自成围。

横江鹤向扬州去,泛棹僧从建业归。迁客凭阑重回首,蓬莱云气晓熹微。

金山寺

宋代傅梦得

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
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
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
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

金山寺

宋代韩维

宝势中流起,香园此布金。
鸽栖秋殿冷,龙伏夜潭深。
水鸟衔生食,江神听梵音。

金山寺

宋代倪应渊

金锡飞来日,灵鳌负地形。
涛翻四面白,寺裹一山青。
海月窥檐箔,天风语塔铃。
倦怀思煮茗,谁与汲中

金山寺

宋代刘敞

水面尘土少,山头炎景微。
蛟龙能护法,鱼鸟各忘机。
空寂见佛事,幽闲滞客归。
蓬莱似咫尺,拟纵海帆飞。

金山寺

宋代司马光

香剎冠嵳峨,松门络薜萝。
风清尘不到,岸阔鸟难过。
欲雨江声怒,新晴海气多。
行舟未摇棹,回望隔烟波。

金山寺

唐代胡宿

宝势中流起,香园此布金。
鸽栖金殿冷,龙伏夜潭深。
水鸟衔生食,江神听梵音。
上方聊送目,天幕杳森阴。

金山寺

宋代苏绅

九派分流涌化城,登临潜觉骨毛清。
僧依玉鑑光中住,人踏金鰲背上行。
钟阜云开春雨霁,海门雷吼夜潮生。
因思绝顶高秋夜,四面云涛浸月明。

金山寺

宋代林景熙

吴楚风烟画里看,中流树色拥禅关。
一星化石江成陆,双塔摩空寺裹山。
衲寄云林清海怪,泉移蛟窟照僧闲。
千年天堑今如掌,寂寞寒潮自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