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唐代]: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
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
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诗(1119篇) ► 刘禹锡的名句

猜你喜欢

桃源行

宋代王景月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无地堪托足。
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
商山紫芝青门瓜,武陵洞底栽桃花。
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
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万世桃花月。
渔子相逢五百年,已闻几度干坤裂。
靖节先生曾作记,祇云贤者兹避世。
时人浪作神仙传,空自渺茫涉奇异。
君不见年来礼乐卯金刀,先生归对庐山高。
所种柴桑五株柳,胜是武陵千树桃。

桃源行

宋代李纲

武陵溪水流潺潺,渔舟鼓枻迷泝沿。
谿穷路尽恍何处,桃花烂漫蒸川原。
花间邑屋自连接,云外鸡犬声相喧。
衣裳不同俎豆古,见客惊怪争来前。
杀鸡为黍持劝客,借问世上今何年。
自从秦乱避徭役,子孙居此因蝉联。
不知汉祖以剑起,况复魏晋称戈鋋。
慇懃留客不肯住,落花流水空依然。
渊明作记真好事,世人粉饰言神仙。
我观闽境多如此,峻谿绝岭难攀缘。
其间往往有居者,自富水竹饶田园。
耄倪不复识官府,岂惮黠吏催租钱。
养生送死良自得,终岁饱食仍安眠。
何须更论神仙事,只此便是桃花源。

桃源行

宋代姚勉

武陵溪边翁好渔,笭箵钓车日採鱼。
扁舟为家苇为屋,岂知世有神仙居。
晓来不记舟行路,忽在桃花深绝处。
红云杳叆望欲迷,绛雪缤纷落无数。
水源尽处便逢山,一迳似通人往还。
穿花竟出洞谷口,别有天地如人间。
青山高下鳞鳞屋,秀野桑麻深泼绿。
春深耕罢犊牛眠,昼静人闲鸡犬熟。
村中老幼皆相知,惊逢外人子为谁。
平生採鱼不到此,借问此是蓬莱非。
笑言此亦人间耳,闻有蓬莱何处是。
秦初避乱偶此来,今日已传秦几世。
渔家不识青史编,相传去秦六百年。
吁嗟已不闻汉魏,岂复知今晋太元。
当时祇恐秦万世,携家挈邻相远避。
早知秦不五十年,安得种花来此地。
採药山人去不归,啖松女子今何之。
种桃着花尚未实,未必岁月多如斯。
家家置酒延鸡黍,便好卜邻花底住。
中心自喜口不言,后日重来今且去。
悽然辞别便登舟,依旧花间溪水流。
插竹谩标来处路,鸣榔无复旧时游。
顾家一念仙凡隔,如梦惊回寻不得。
当时不与俗吏知,或可重寻旧踪迹。
五胡云扰岂减秦,晋人合作桃源人。
渔郎出山自失计,秦人绝踪应未仁。
渔郎渔郎休太息,渔家自有神仙国。
鲙鲈沽酒醉芦花,此乐桃源人未识。
神仙有无何渺茫,退之此语诚非狂。
渊明作记亦直寄,便如东臯志醉乡。
秦风锲薄难与处,晋俗清虚何足数。
愿令天下尽桃源,不必武陵深处所。

桃源行

宋代释居简

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
鸡黍更从仙隠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典午乱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晓。
一秦才灭一秦生,避世避人还避秦。
忆昔怒驱丞相去,犹思上蔡东门兔。
纵有封君禄万钟,争如食邑桃千树。
空山惜日见日长,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为治时草,不恨祖龙长不老。

桃源行

宋代赵汝淳

武陵溪上栽桃花,儿童笑语成生涯。
当初避地不知远,渔郎惊问疑仙家。
年深忘却来时路,流水春风等闲度。
龙翔鹿走自兴亡,不到花开花落处。
江边雨暗蛮蓑湿,父老欲留留不得。
隔林鷄犬渐萧然,啼鸟一声溪水碧。

桃源行

宋代胡宏

北归已过沅湘渡,骑马东风武陵路。
山花无限不关心,惟爱桃花古来树。
闻说桃花更有源,居人共得仙家趣。
之子渔舟安在哉,我欲乘之望源去。
江头相逢老渔父,烟水苍苍云日暮。
投竿拱手向我言,桃源之说非真然。
当时渔子渔得钱,买酒醉卧桃花边。
桃花风吹入梦里,自有人世相周旋。
酒醒惊怪告俦侣,远近接响俱相传。
靖节先生绝世人,奈何记僞不考真。
先生高步宭末代,雅志不肯为秦民。
故作斯文写幽意,要似寰海杂风尘。
不然川原远近蒸霞开,宜有一片随水从东来。
呜唿神明通八极,岂特秘尔桃源哉。
我闻是言发深省,勒马却辞渔父回。
及晨徧览三春色,莫便风雨空莓苔。

桃源行

唐代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桃花两边种来久,流水一道何时有?垂条落蕋暗春风,夹岸芳菲至山口。
岁岁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为厚。
时有仙鸟来啣花,曾无世人此携手。
可怜不知若为名,君任(一作「往」)从之多所更。
古驿荒桥平路尽,崩湍怪石小溪行,相见维舟登览处,红堤绿岸宛然成。
多君此去从仙隐,令人晚节悔营营。
(见《文苑英华》卷三三二)(按:明刻本《文苑英华》收此诗失署名,《全唐诗》卷七八六遂收归无名氏。
按《吟窗杂录》卷四六收包融《武陵桃源送人》一首,前二句与此诗二句同,后二句作「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全唐诗》卷一一四已收入。
《吟窗杂录》为北宋末蔡传编,保存唐诗甚丰,惟多为节录。
其录为包融诗,当可信。
《英华》所录前三句,疑脱去一句。
)。

桃源行

宋代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桃源行

唐代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宋代汪藻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
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
关中日月空千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
人间万事愈堪怜,此地当时亦偶然。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求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