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


拼音bǐ lì
注音ㄅ一ˇ ㄌ一ˋ
词性名词

港台水垢 比例尺 刻度尺 銹皮 鱗皮 符值比例法

比例

词语解释

比例[ bǐ lì ]

⒈  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比例失调。

proportion; scale;

⒉  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⒊  相同的例子。

今后有似此比例,皆不许受。

same example;

引证解释

⒈  谓比照事例、条例。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三状》:“夫以资涂用人,不问能否,比例从事,不顾是非,此最国家之弊法。”
《明史·姜志礼传》:“继此而封,尚有 瑞、惠、桂 三王也,倘比例以请,将予之乎?不予之乎?”

⒉  可作比照的事例、条例。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於下第。法令比例,吏断决也。文吏治事,必问法家。”
《南齐书·王僧虔传》:“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復具言。”
《红楼梦》第二二回:“贾璉 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竟糊涂了!现有比例。那 林妹妹 就是例。往年怎么给 林妹妹 做的,如今也照样给 薛妹妹 做就是了。’”

⒊  比拟;比较。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古之作者,择言以对待,援义以比例,虽在约举,罔不昭灼。”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编第四章:“观诸工,则洋货成自机器,物美价亷,最易畅铺,旧日製造之款式既拙,费工且较洋货尤多,不待比例已可决其必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

⒋  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如:合唱队里女学生比例太高,要增加男生。

⒌  两个同类数相互比较,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这个牧区,成人与儿童的比例约为三比一。

⒍  指一种事物受他事物影响,而随之增减升降的关系。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生活之于苦痛,二者一而非二,而苦痛之度,与主张生活之欲之度为比例。”

⒎  当两个比a:b和c:d的比值相等时,称这四个量a、b和c、d成比例,记作a:b=c:d。

国语辞典

比例[ bǐ lì ]

⒈  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阴识》:「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⒉  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⒊  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⒋  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英语proportion, scale

德语Proportion (S)​, Maßstab

法语proportion, ratio

分字解释


造句

  • 美国人上大学的比例大于英国。
  • 五岁儿童牙齿不健康的比例高。
  • 工科女生的比例已经大大增长了。
  • 体重减轻和该病的发展速度成比例。
  • 靠福利生活的美国人的比例上升了。
  • 两张平面图是按同一比例绘制的。
  • 在我看来,这些窗子似乎不成比例。
  • 不成比例的时间被用在一个话题上。
  • 这个部门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 你的前景人物画得不合比例。
  • 美国公路上小汽车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 许多从业者都有收费的一种比例标准。
  • 这所学校的师生比例很高。
  • 女职员中,兼职工作的人占很高的比例。
  • 单亲家庭比例在不同收入群中各不相同。
  • 惩罚和罪行完全不成比例。
  • 非常高比例的同盟死伤是由误伤造成的。
  • 基本成分是石灰石和黏土,比例为2:1。
  • 汽缸内的压力会与锅炉的压力成比例上升。
  • 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
  • 近年来,这个学院的男女学生比例出现了剧变。
  • 各共和国将拥有与其经济规模成比例的选举权。
  • 从事那个职业的女性比例已经增长到17.3%。
  • 目前,申请人数和就业岗位的比例为100:1。
  • 中层管理人员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0%。
  • 在那些生活贫困的人中,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例。
  • 建筑师为提议建设的购物中心做了一个比例模型。
  • 拉力的增加与到达它们最终点的距离成相反的比例。
  • 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口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已急剧增长。
※ "比例"的意思解释、比例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