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刻石


拼音kè shí
注音ㄎㄜˋ ㄕˊ

刻石

词语解释

刻石[ kè shí ]

⒈  在石上雕刻。

⒉  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引证解释

⒈  在石上雕刻。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清 龚自珍 《说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林家湾 前柳成荫,柳下住着刻石人。”

⒉  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南史·范云传》:“云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坡谷前身》:“世传 山谷道人 前身为女子,所説不一。近见 陈安国 省干 云:山谷 自有刻石,记此事於 涪陵江 石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达夫 游记说内洞石壁上‘ 唐 宋 人的题名石刻很多,我所见到的,以 庆历 四年的刻石为最古’。”

国语辞典

刻石[ kè shí ]

⒈  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⒉  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

《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分字解释


造句

  • 本文对各家书法风格及刻石流传作了简要阐述。
  • 而由于人为破坏或大自然侵蚀的原因,题壁在传播的时效性上又不及书册和刻石。
  • 在磨石磨木浆的生产中,磨石的刻石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传统的刻石技术存在诸多缺点。
  • 《响泉公书丹崖乐志吟》是一本集名人文章、名家书法、名师刻石及名胜古迹之无锡乡邦文献的精拓古帖。
  • 电光石火的一刻。
  • 他重新寻访船队在世界各地走过的路并发现了港岸边的标记石,上面依然还有当时所刻的大量亚洲文字,这种情形遍布全世界。
  • 最后一刻加到专辑《放手去爱》的《天长地久》,斯威夫特告诉滚石唱片,他们关系的结局“真的非常有戏剧性非常疯狂”,这是处理这种事情的一种方式吧。
  • 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建筑石材、中西式墓碑、石雕(刻)制品、汉白玉精品、城市雕塑、园林景观、奇石怪石等。
  • 石蟾蜍长约2米,宽约1米,满身布满鱼鳞状的浅刻花纹。
  • 他在大理石上刻碑文。
  • 塑石假山常用的纹理塑造手法有雕、刻、塑等技法,还有对水泥砂浆特性的充分把握。
  • 您是非常欢迎更多的到来,以查看石头,而我们进行我们的质量程序,但在当时我只在这一刻一石提醒在小组8谎言。
※ "刻石"的意思解释、刻石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