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


拼音kè tǐ
注音ㄎㄜˋ ㄊ一ˇ

繁体客體
词性名词

客体

词语解释

客体[ kè tǐ ]

⒈  哲学术语,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

object;

引证解释

⒈  指外界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

梁启超 《新民说·论私德》:“对於私人之交涉,与对於公人之交涉,其客体虽异,其主体则同。”

⒉  指次要的人或事物。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国语辞典

客体[ kè tǐ ]

⒈  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相对于主体而言。

主体

⒉  法律上指权利或义务的行使对象,或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如财产、人的行为、社会关系。

分字解释


造句

  • 社会结构不是离散的客体;他们重叠并交织在一起。
  • 该修正案禁止玷污某一宗教客体或信仰的色情或不雅物品。
  • 发展完整自我意识的第二步就是詹姆斯所说的“自我即客体”。
  • 这一过程会逐渐形成两种稍有不同的特征: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 他把作为客体的自我称为“镜子中的自我”,因为人们是通过他人的反映来看待自己的。
  • 构成客体的总是基本物质,而在事物的自然过程中,这些基本物质被磨损,变得“陈旧”。
  • 属性:所描述的客体的任何性质。
  • 主体已经对客体进行表达的期望。
  • 也就是客体模块和社会模块。
  • 最后举一个关于客体永存性研究的例子
  • 所有这些客体被称为资源。
  • 还因为它不能同时感知主体和客体。
  • 他只是否认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知道它们是客体。
  • 它还涉及如何定义一个创造良好顾客体验的过程。
  • 《连线》vs女性:科技领域存在太多的客体化?
  • 都是些表达客体和动作的词例如"狗""向上"和"牛奶"
  • 他们彼此之间,双方同时是爱情的主体,又是爱情的客体!
  • 人类把大自然当作收益来源,当作一种纯粹的功利关系而将之客体化。
  • 在皮亚杰之前,并没有人注意到婴儿在追踪和理解客体上,存在着守恒的问题。
  • 难道心灵必须得被理解为,一种非物质客体,也就是灵魂吗,这两种东西是一样的吗。
  • 他会告诉我人的个性,自由和尊严,告诉我作为主体的人类和人不可能转变成客体这一事实。
  • 如果我蹲在这里,有人说,“他去哪了,下课了耶”,这话就表现出他缺乏客体永存性的概念。
  • 但是“灵知主义者”想要追求关于上帝的知识,或者换一种说法,超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 如果你还要继续活下去,你只有通过自身客体化的能力,你能用写作从无限的拉力中解放你自己。
  • 0时代:它将是物体全面互联、客体准确表达、人类精确感知、信息智慧解读的时代。
  • 更进一步像笛卡尔一样的二元论者努力想要解释生理客体是如何与无形心灵相联系的
  • 通过工作,人已经从主体移向了客体,换句话说,他已经变成了有缺陷的动物,背叛自身起源的动物。
  • 导游们常常鼓励游客体验“伦敦村”,这一说法反映了在整个首都散布着各种各样的小中心。
  • 当然,航空公司的管理者们并非考虑到缓解航线拥挤状况和提升乘客体验而决定缩减机队规模。
※ "客体"的意思解释、客体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