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ng

况乎


拼音kuàng hū
注音ㄎㄨㄤˋ ㄏㄨ

繁体況乎

况乎

词语解释

况乎[ kuàng hū ]

⒈  亦作“况乎”。

⒉  连词。何况;况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况乎”。连词。何况;况且。

《孟子·万章下》:“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尾同於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是室云何而求我?况乎妙事了无可观。”

国语辞典

况乎[ kuàng hū ]

⒈  何况、况且。

《文选·班彪·王命论》:「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文选·陆机·豪士赋序》:「而时有袨服荷戟,立于庙门之下,援旗誓众,奋勇于阡陌之上,况乎代主制命,自下财物者哉!」

分字解释


造句

  • 如:僖公二十四年《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 《心得要旨》:“万物同归一太极,一物各具一太极,况地理乎?
※ "况乎"的意思解释、况乎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