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革


拼音lí gé
注音ㄌ一ˊ ㄍㄜˊ

繁体釐革


厘革

词语解释

厘革[ lí gé ]

⒈  亦作“?革”。

⒉  改革。

引证解释

⒈  改革。

《宋书·孔琳之传》:“然苟无关於情,而有愆礼度,存之未有所明,去之未有所失,固当式遵先典,釐革后谬。”
《旧唐书·文宗纪上》:“帝在藩邸,知两朝之积弊,此时釐革,并出宸衷,士民相庆,喜理道之復兴矣!”
《清史稿·高宗纪二》:“以 江苏 逋赋积至二百二十餘万,諭釐革催徵积弊。”

国语辞典

厘革[ lí gé ]

⒈  整理改革。

《北史·卷四〇·韩麒麟传》:「地理旧名,一皆厘革。」

分字解释


造句

  • 更眇小的厘革产生在家里。
  • 自从有地球有生命以来,在环球地形和环球温度产生了年夜量的厘革;
  • 家庭聚餐产生了很年夜厘革,此刻我们很少有人能与家人天天聚在一路吃至少两顿饭——就像我小的时辰那样。
  • 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 - 15厘米,宽5 - 8厘米,全缘,背面密被灰色短绒毛。
※ "厘革"的意思解释、厘革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