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义


拼音míng yì
注音ㄇ一ㄥˊ 一ˋ

繁体名義


名义

词语解释

名义[ míng yì ]

⒈  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

以革命的名义。

name;

名义[ míng yì ]

⒈  表面上;形式上;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

享有名义上的主权。

titular;

⒉  有。

名义首脑。

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

引证解释

⒈  名声与道义。

《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
《南史·袁粲传》:“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激扬权势,独於名义所在,一心专气以必赴之。”

⒉  事物的名称和含义;事物立名的含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而《繁露》之书,事物名义,悉所研极。”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今人多诵《高王观世音经》,而莫能详其名义。”
徐特立 《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毛主席 对于名义很注意,在 江西 强调说人民是主人,政府官吏是公仆,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

⒊  名分;身分,资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严子陵 ﹞知 光武 为帝胄之英,名义甚正,所以激发其志气,而导之以除兇剪逆。”
《明史·太祖纪赞》:“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
老舍 《善人》:“穆女士 给她的名义是秘书。按说有这个名义,不给钱也满下得去。”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贴在甲板上。”

⒋  形式,表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扫荡报》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

国语辞典

名义[ míng yì ]

⒈  名誉节义。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⒉  名分。

如:「师生名义」、「父子名义」。

实际 实质

⒊  名号。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名堂

⒋  表面上、形式上。

如:「名义上他对我很好,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

实际 实质

分字解释


造句

  • 苏丹在名义上仍是军队领导人。
  • 他名义上又掌管了这家公司十年。
  • 他只是名义上的政党领袖。
  • 他名义上管理着这家公司。
  • 你又在滥用我的名义吧?
  • 我改写了他那篇以我的名义发表了的初稿。
  • 他虽没有名义,却实际上在管理这家公司。
  • 那条路名义上是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控制之下。
  • 通货膨胀将要降低,所以名义汇率实际上会更有吸引力。
  • 以象主权这样一个抽象概念的名义,值得打一场大战吗?
  • 由于他仍未获准管理公司,他的妻子就成了公司名义上的老板。
  • 他们以他的名义建立了这个实验室。
  • 美国大部分地区以保护环境的名义禁止石油勘探和生产活动。
  • 在大多数州,他的妻子都不会以自己的名义申请贷款或信用卡。
  • 我们希望被帮助,但要以真理的名义被帮助,尊重我们的本性和我们对自己的期望。
  • 例如,到18世纪为止,亚里士多德和大多数思想家都以人性的名义为奴隶制辩护。
  • 现在,他以真主乌萨马(Hajj Usama)的名义在津坦(Zintan)指挥叛军。
  • 私下里,托利党幸灾乐祸地认为,这一过程可能会让工党失去20个席位,而且都是以公平的名义。
  • 该援助以两国政府间技术合作的名义提供。
  • 他是名义上的首长,仅是偶尔签署法律而已。
  • 浮士德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说:“以既定在我身上的权威的名义,让我们切开并端上这个蛋糕吧。”
  • 他们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难以获得入学机会,因为交通、非名义上的费用和校外安全对他们都是挑战。
  • 联合利华以百吉福的名义生产奶酪。
  • 是的,“U”型指的是未知的名义增长率。
  • 剩余收入是中心扣除名义估算利息成本后的利润的度量。
  • 那本词典以朗曼公司的名义出版。
  • 这意味着消息将以您的名义发送。
  • 但是,债务的名义价值不会下降。
※ "名义"的意思解释、名义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