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


拼音mù yú
注音ㄇㄨˋ ㄩˊ

繁体木魚
词性名词

木鱼

词语解释

木鱼[ mù yú ]

⒈  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wooden fish—a percussion instrument;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法器。相传佛家谓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用以警戒僧众应昼夜忘寐而思道。有两种:一为圆状鱼形,诵经礼佛时扣之以调音节;一为挺直鱼形,粥饭或集会众僧时用之,俗称梆。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风响木鱼。”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身披直裰掛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白日沿门化饭吃,黄昏寺里称念佛祖念南无。”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便道:……若怕五更睡着了,不知省觉,却那里寻得一个报晓的头陀,买他来后门头大敲木鱼,高声叫佛,便好出去。”
《红楼梦》第二五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
张天翼 《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着木鱼念经。”

⒉  指木鱼声。参阅《百丈清规·法器·木鱼》。

宋 苏轼 《宿海会寺》诗:“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於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
《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举目梵宫僧寮,抬头苍松翠柏,满耳木鱼清磬,使人顿生脱俗之思。”

⒊  棕笋的别名。因其形如鱼,故称。

宋 苏轼 《棕笋》诗:“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龙鹤作羹香出釜,木鱼瀹菹子盈腹。”

⒋  木刻鱼形。旧时悬于库房前以示有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府供用库﹞有油蜡等库,厅前悬一木鱼,长可三尺许,以示有餘粮之意。”

⒌  打击乐器。木制。通常为圆形( 广东 音乐所用为长方形)。用小木槌敲击。民族乐队中,有按五声、七声或十二律排列成组者。

国语辞典

木鱼[ mù yú ]

⒈  一种佛教法器。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形制有二:一为挺直鱼形,用来粥饭或集众、警众,悬挂在寺院走廊上。一为圆状鱼形,诵经时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来,民间音乐和潮剧、粤剧中常用到木鱼。使木鱼除法器外兼具乐器功能。

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松日明金像,山风响木鱼。」
《水浒传·第四五回》:「若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觉,却那里寻得一个报晓的头陀,买他来后门头大敲木鱼,高声叫佛,便好出去。」

分字解释


造句

  • 溪底卵石上爬着无数的杉木鱼。
  • 壳体中的木鱼石颗粒可定期更换。
  • 海宁斜桥等地则由僧尼捧观音木像,敲木鱼磬钹沿街求雨。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木鱼石矿化芯,它由壳体和木鱼石颗粒组成。
  • 首先准备拜访的是江、浙、沪三地年龄最长的杭州灵隐寺方丈木鱼大师。
  • 可以打印多个颜色键控纸张(不同的块使用的每种颜色)的木鱼周围的框架。
  • CM石材系列雕刻机主要用于大理石、花岗岩、玻璃、木鱼石等硬材料的雕刻切割。
  • 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心旷神怡,树、花儿、木鱼、祭台、石块、寺庙中的一切似乎都蕴含着深意。
  • 我这个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求知欲强,趣味广泛。上至天下大事,小至草木鱼虫,我都有兴趣爱好。
  • 我想这可能也是朋友们这些年来敲破我木鱼脑袋都想灌输的讯息:你不能选择生不生病,但你可以选择怎样对待。
  • 他每日挑水、唪经、敲木鱼,给观世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间不让耗子来偷物品,生存过得稳当自在。
  • 经历千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形成的“腹中天地阔”的龙潭洞庞大空间---地下天楼、天桥楼、鹊巢楼、月牙楼、海螺宫、潮夕潭、木鱼潭等地下暗湖溶潭。
  • 汤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是被称为“鱼汤”的原料,这是一种经典做法,由日本木鱼(katsuobushi)(干燥,固化后的鲣鱼)及被称作海带的海藻灰做成。
※ "木鱼"的意思解释、木鱼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