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补正


拼音bǔ zhèng
注音ㄅㄨˇ ㄓㄥˋ

繁体補正
词性动词

补正

词语解释

补正[ bǔ zhèng ]

⒈  增补订正。

对原版本进行了全面补正。

add and correct;

引证解释

⒈  补充,修正。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若谬有可採,庶或补正闕谬,以备万分。”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沅 官事之暇,嗜博观史籍,间以所见,校正此志譌漏凡数百条,又採他地理书,可以补正闕失者皆録入焉。”
鲁迅 《<嵇康集>序》:“惟此所闕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

国语辞典

补正[ bǔ zhèng ]

⒈  补充缺漏,修正错误。

《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分字解释


造句

  • 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 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 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 用于数控机床零位补正和信号分割。
  • 调频片主要用于电视显象管补正dy用。
  • 交给老师之前,他又将申请书补正了一遍。
  • 辅助判决则包括:禁令判决、补正判决、部分判决。
  • 仲裁申请不符合本章第七条规定的,当事人应当补正。
  • 对程序瑕疵的结婚登记予以补正或重新确认是可行的。
  • 本部分论述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变更、补正制度。
  • 通过这些梳理,对古书注释或《汉语大字典》进行修改与补正。
  • 不过人生阅历和智慧能帮助弥补正常的大脑衰退,补偿减慢的信息提取时间。
  • 其后,通过 所设定的雾降低补正量和雾降低单元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 从理论上而言,补正是程序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和行政效率冲突和协调的结果。
  •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补正是追究违法行政行为补救性法律责任的三种方式。
  •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
  •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
  •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
  • 相反,与正常,多掌握技术开始使用,而不是通常的做法是创建作为光与粗插补正常。
※ "补正"的意思解释、补正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