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nghuǒ

汤火


拼音tāng huǒ
注音ㄊㄤ ㄏㄨㄛˇ

繁体湯火

汤火

词语解释

汤火[ tāng huǒ ]

⒈  滚水与烈火。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谓烫伤和烧伤。

引证解释

⒈  滚水与烈火。

《素问·逆调论》:“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慄,是为何病?”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往往汤火间,身尽殻空存。”

⒉  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

《尹文子·大道上》:“民之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用能免羣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
《晋书·荀晞传》:“虽陷汤火,大义所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

⒊  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三:“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岁,汤火之忧也。”
《陈书·沉炯传》:“一者以年将六十,汤火居心,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復成童。”

⒋  谓烫伤和烧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黄栌》:“洗赤眼及汤火、漆疮。”

国语辞典

汤火[ tāng huǒ ]

⒈  热汤烈火。比喻能致人死伤的事物。

《列子·杨朱》:「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
《史记·卷二五·律书》:「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分字解释


造句

  • 谁谓汤火热,汤火冷如澌。
  • 当汤滚了之后,我们把火减小然后剽除汤里的浮渣。
  • 这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不管任何人发生什么事,无论是生病也好,缺钱花也好,或发生其它任何问题,每个人都会来帮忙的。不管家里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为他赴汤滔火。
  • 男士说我没想到汤这么快就干了,女士说我不是警告过你不能让火太大吗?
  • 添上木柴,使火着旺,将肉煮烂,把汤熬浓,使骨头烤焦。
  • 目的:为了探讨煦少火汤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本课题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 广东的老火靓汤经过至少两小时的温火煮熬,不仅美味好喝,而且满载着煮汤者的爱心。
  • 给孩子多喝水,果汁,还有金银花露和绿豆汤,孩子火太大了。
  • 张建国先生提醒您,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开锅后,小火慢炖,火候掌握在汤可以开着即可。
  • 倒上汤和西红柿,煮沸,减火,然后加入豆子和雪利酒醋,炖10分钟至汤量稍减。
  • 男士说我没想到汤这么快就干了,女士说我不是警告过你不能让火太大吗?
  • 另外,孙耀威认为单身寡男吃饭比较麻烦,“比如前天热妈妈送来的汤,出门时忘记熄火,事隔5小时,深夜12点回家见到满地碎玻璃,汤煲烧到差点著火!”
※ "汤火"的意思解释、汤火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