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使役


拼音shǐ yì
注音ㄕˇ 一ˋ

使役

词语解释

使役[ shǐ yì ]

⒈  服役;服事,伺候。

⒉  指仆役。

⒊  役使,驱使。

引证解释

⒈  服役;服事,伺候。

《尹文子·大道下》:“其所望者,盖欲料长幼,平赋敛,时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如此而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⒉  指仆役。

清 李渔 《风筝误·冒美》:“祖父当年不积德,投靠宦家充使役。”

⒊  役使,驱使。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遨游上下,使役万灵。”

分字解释


造句

  • 如果使役动物,则不能超出它们能力的承受范围。
  • 将以下句子改成使役结构,保留用斜体印出的动词。
  • 工具语义角色可以在使役动词的中动语态语句中作主语。
  • 本文以统计手段来总结汉文化中使役方式的运用与情景制约的关系。
  • 如果被派上战场的动物别无选择,那为什么只为盟军使役的动物悲悼呢?
  • 不论是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使役表达都是句子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除非我也愿意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某物,我不应该如此手段化或使役该物;
  • “使役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但以往对其内部结构的分析缺少关注。
  • 对于可以带复合宾语的动词作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尤其对使役动词提出了一些见解。
  • 但是目前的使役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导致使役尚未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建立起来。
  • 在日韩使役文中,当被使役者为有情物时,使役者和被使役者一般都以“动作主体”的形式出现。
  • 自动词使役态构成的句子其特点是,无论是在主体允许下还是命令下的行为,其责任等都在于客体本身。
  • 俄语的非宾格动词有形态标志,并且涵盖范围较广,“感觉”和“言说”类非使役性动词也可以有非宾格形式。
  • 本文同时指出,使役动词的语义由使役成分与词汇意义相互作用而成,词汇部分是否需要通过移位取得与使役成分的并合,则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
※ "使役"的意思解释、使役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