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guǎn

史馆


拼音shǐ guǎn
注音ㄕˇ ㄍㄨㄢˇ

繁体史館

史馆

词语解释

史馆[ shǐ guǎn ]

⒈  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引证解释

⒈  官修史书的官署名。 北齐 时设立, 唐太宗 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

唐 韩愈 《独孤府君墓志铭》:“二年,兼职史馆。”
《宋史·神宗纪三》:“﹝ 元丰 四年﹞詔 曾巩 充史馆修撰,专典史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京师,掌故海也,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説。”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国语辞典

史馆[ shǐ guǎn ]

⒈  负责编修史书的机构。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金瓶梅·第四九回》:「不想被曹禾论劾,将学生敝同年一十四人之在史馆著,一时皆黜授外职。」

分字解释


造句

  • 金山角公园里的一片罂粟花田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鸦片文史馆。这座建筑既是博物馆,也是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
  • 度宗咸淳间为史馆编校,以事弃官归。
  • 会后,代表团参观了校史馆。
  • 和前代相比,清代史馆制度有自身的特点。
  • 会后,与会领导还来到该院教史馆、运动场等处进行了参观。
  • 三省各设有甲库,专门负责保管甲历档案,史馆也是保管档案的一个重要机构。
  • 史馆之称,北齐时已经出现,但那仅是指负有修史之责的秘书省下属机构著作省。
  • 文史馆是皇太后基金会的一部分,由皇家赞助建立,以帮助泰国北部权利被损害的少数名族。
  • 历史皇家宫殿在一个新闻发布上说,这些藏品已被英国图书史馆认定为具有国家和世界级意义的文物。
  • 唐代史馆的史料来源在常例之外,有时也通过其它途径获得史料,我们称这种情形为史料来源的别例。
  • 在金山角公园里,隔着一片鸦片田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鸦片文史馆,这座60 000平方英尺的大厅既是博物馆,也是研究和教育机构。
※ "史馆"的意思解释、史馆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