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书仪


拼音shū yí
注音ㄕㄨ 一ˊ

繁体書儀

书仪

词语解释

书仪[ shū yí ]

⒈  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隋书·经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总目》著录有关的著作甚多,现仅存 宋 司马光 《书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

⒉  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词林交际最简,其始入者,合衙门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贺仪分金七分,即书名於书仪之上,不具他柬。”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左右,取书仪,看酒。”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汪知县 ﹞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国语辞典

书仪[ shū yí ]

⒈  以买书为名送给老师的礼金。旧时送礼须写礼帖和封签,作为送礼的名目。后即以书仪作为餽赠财物的雅称。

《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分字解释


造句

  • 书仪是礼经的通俗形式,是关于典礼仪注和书札体式的范本。
  • 这个架子上有书,文件,相册,一个投影仪,唱片等等各类物品。
  • 学生借一本书,必须先由电脑扫描书本内页条形码,然后再由他在指纹扫描仪上按压自己指纹。
  • 这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买个地球仪或者最简单看看像《傻瓜学地理》这样的书,都能对地理知识有个粗浅的了解。
  • 活动准备:故事书、投影仪、头饰、字卡等。
  • 普希金咖啡馆是一家如假包换的五星级餐厅,里面收藏了约15000本古董书,还有一架望远镜和一个木质地球仪,而且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是普希金时代的物品。
  • 随仪器附上说明书及一个黑色皮带方便携带降压仪,电池不包括在内。
  • 治疗操作前必须认真阅读《高能生物离子高血压·脑中风治疗仪产品说明书》。
  • 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所显示出的书学思想是两宋理学思想对元代的影响。
※ "书仪"的意思解释、书仪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