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朱熹


拼音zhū xī
注音ㄓㄨ ㄒ一

朱熹

词语解释

朱熹[ zhū xī ]

⒈  (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国语辞典

朱熹[ zhū xī ]

⒈  人名。(西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宋婺源人,侨寓建州。曾讲学于建阳考亭,因号考亭,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号云谷老人。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谥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徽国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编次著述之书甚多,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程准。

英语Zhu Xi or Chu Hsi (1130-1200)​, also known as Master Zhu 朱子, Song dynasty Confucian writer and propagandist, founder of neo-Confucianism

德语Zhu Xi (Neokonfuzianer)​ (Eig, Pers, 1130 - 1200)​

法语Zhu Xi

分字解释


造句

  • 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
  • 《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有郑玄古本和朱熹新本两个本子。
  • 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朱熹。
  • 考察与其交游的朱熹弟子,对了解真德秀的道德操守和学术旨趣是十分必要的。
  • 曹怀东与朱熹平的文章中充分肯定了佩雷尔曼的工作对于证明庞加莱猜测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样,佩雷尔曼在文章中也明确指出他的工作是建构于前人的众多贡献基础上的。
※ "朱熹"的意思解释、朱熹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