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xíng

修行


拼音xiū xíng
注音ㄒ一ㄡ ㄒ一ㄥˊ
词性动词


修行

词语解释

修行[ xiū xíng ]

⒈  修养德行。

self-cultivation;

⒉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

引证解释

⒈  修养德行。

《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
《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臧严 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

⒉  美好的品行。

《吕氏春秋·赞能》:“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⒊  泛指操行。

《东观汉记·第五伦传》:“第五伦 、字 伯鱼,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⒋  遵行。

《史记·殷本纪》:“封 紂 子 武庚禄父,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⒌  出家学佛或学道。

《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
《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⒍  行善积德。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国语辞典

修行[ xiū xíng ]

⒈  修习实践。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严彭祖传》:「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

⒉  学佛、学道。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因为丈夫死了,觉得自己是个未亡人,没得什么意兴,拿了个修行念头。」

英语religious practice (Buddhism)​

德语sich dem Buddhismus oder Taoismus verschreiben und völlig nach dessen Doktrinen leben

法语pratiquer le bouddhisme ou le taoïsme

分字解释


造句

  • 印度瑜伽修行者已经发现了840万个这样的姿势。
  • 维达人信仰万物有灵论和修行佛教。
  • 这就是我们的修行,释放我们的观点。
  • 以上所列的修行仪式最好能一并实行。
  • 那么这些修行是什么样的?
  • 不需要这些多余的修行。
  • 我曾从佛教修行里的冥想练习中受益良多。
  • “坐到我的身边”,修行者说。
  • 这种修行以鲁宾逊称作“自我修养神学”开始。
  • 修行者闭上眼睛,并开始专心的冥想。
  • 在印度她尝试了修行与冥想。
  • 他想更好地修行。
  • 我们偷偷潜回了修行中心。
  • 你8岁的时候每天就修行11个小时了?
  • 一天,有个修行者和他的弟子来到大城市。
  • 爱的本身是个人的修行。
  • 正念修行意味着安静的坐着,全神贯注于当下。
  • “来吧,我们一起进去”,修行者对他的弟子说。
  • 不幸的是,这位瑜伽修行人描述自己观点时往往含糊不清。
  • 修行者笑道:“我正是想想你展示思想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 为何自我修养这一超验主义神学理论会成为现代唯一神论教会修行的基础?
  • 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禅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
  • 在意大利她体验和学习当地的语言;在印度她尝试了修行与冥想。
  • 这位作者的策略,他企图反对人们去保罗的教会教授的所有神话和修行。
  • 古代瑜伽修行者认为如果你能调节你的呼吸,你就能掌控你的思维。
  • 修行者笑着说:“不,我们将在宾馆里过夜,并在那儿享受晚餐”。
  • 要当和尚,你还需要找一位修行上师,完成上述之事会对此有所帮助。
  • 在佛教传统里,僧侣和瑜珈修行者能够如此地自律是因为他们信仰菩萨。
※ "修行"的意思解释、修行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