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jūn

昭君


拼音zhāo jūn
注音ㄓㄠ ㄐㄨㄣ

昭君

词语解释

昭君[ zhāo jūn ]

⒈  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引证解释

⒈  汉 南郡 秭归 (今属 湖北省 )人,名 嫱,字 昭君 晋 避 司马昭 讳,改称为 明君,后人又称 明妃。元帝 宫人。 竟宁 元年, 匈奴 呼韩邪 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 匈奴。入 匈奴 后,被称为 宁胡閼氏。生一男。 呼韩邪 死,其前阏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分字解释


造句

  • 她们的事迹可以和昭君出塞媲美。
  • 大青山脚下的昭君墓被称为青冢。
  •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 大牛,你看。这就是昭君墓。
  • 大牛,这就是王昭君的雕像。
  • 昭君诗的内容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
  • 第二章:主要探讨“王昭君沉江”板块。
  • 焦诗最早将昭君个人与国家命运结合到一起;
  • 王昭君出塞以后,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
  • 在临行辞别的时候,元帝才首次见到昭君的美貌。
  •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 昭君被神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 王昭君由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形象,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塑造逐渐丰富起来。
  • 据此可知,含有自我意识觉醒成分的昭君自请远嫁匈奴的传说,是东晋文学自觉风气的产物。
  • 汉魏六朝时期昭君故事的传播与接受,可以分为两汉、魏晋和南北朝三个阶段,在民间与文人两个层面进行。
  • 《昭君出塞》是金石先生”四大美女“系列的又一力作,描绘了中国汉代最具影响力的女子王昭君和亲匈奴的故事。
  • 在正史上只有寥寥数笔的昭君出塞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文脉,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学现象,笔者称之为“昭君文学”。
※ "昭君"的意思解释、昭君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