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yán

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注音ㄓㄥˋ 一ㄢˊ

正言

词语解释

正言[ zhèng yán ]

⒈  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直言;说实话。官名。指正确地说话。指话语严正。确定地说;确切地说。端正言论。

引证解释

⒈  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

《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
河上公 注:“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汉 桓宽 《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见正色,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红楼梦》第九八回:“宝玉 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 宝釵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 宝釵 每以正言解劝。”

⒉  直言;说实话。

《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
《史记·商君列传》:“武王 諤諤以昌, 殷紂 墨墨以亡。君若不非 武王 乎,则僕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宋 梅尧臣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诗:“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⒊  指话语严正。

巴金 《春》五:“‘三妹,人家在说正经话!你总爱开玩笑!’ 觉民 听不入耳,就正言对 淑华 说。”

⒋  确定地说;确切地说。

《易·繫辞下》:“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辨物正言者,谓辨天下之物各以类正定言之。”
汉 王充 《论衡·讲瑞》:“武帝 云‘得白麟’,色白不类獐,故不言‘有獐’,正言白麟,色不同也。”

⒌  指正确地说话。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礼仪孔闲。”

⒍  端正言论。

《汉书·艺文志》:“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

⒎  官名。 唐 有左右拾遗, 宋 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补闕、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闕为左、右司諫,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

国语辞典

正言[ zhèng yán ]

⒈  公正而刚直的话。

《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也。」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⒉  职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主掌规谏,分别隶属于门下、中书两省 。

分字解释


造句

  • 唐奇安是名正言顺的趋势跟踪之父。
  • 他一心想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发泄不满。
  • 2008年援助金融体系绝对是名正言顺的。
  • 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吗。
  • 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么。
  • 让所有痛苦都有借口,正如所有背叛都是名正言顺。
  • 那么,今天是谁在义正言辞地说要提供就业机会的呢?
  • 梅里莱先生义正言辞:“央行比其他任何人更早发现问题。”
  • 未能对推迟大选给出名正言顺的理由是支持率下滑的原因。
  • 而现在任命达德里先生领导BP公司摆脱困境则是名正言顺的。
  • 一面是学术义正言辞的呈现,另一面则是纷纷上演的形色故事。
  • 于是,他走过去,正言厉色地说王子是一个到岛子上来的奸细。
  • 虽然不应该以鲸鱼肉为食,但捕鲸行为将不再那么名不正言不顺。
  • 认证后的RUP专家能够名正言顺的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 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正言诗是诗人追求娱乐的产物。
  • 石油公司希望该项法案可以通过,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增加产量。
  • 几分钟后,李又对格兰特正言相告:“敝人军中尚滞留一千联军战俘。”
  • 那么我就能名正言顺地用R上的某个函数的二重积分来替代通量的线积分。
  • 我需要的是每个月优厚的薪水。然后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一名“剩女”。
  • 好的方面是,随后的数据收集工作名正言顺的落到了坦桑尼亚籍的野外工作人员身上。
  • 假如我们能提高全年的销售额,到了年底,公司总裁就能名正言顺的给每人发一大笔奖金。
  • 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了,装病能请到假,可以名正言顺的从课堂上走开,潇洒的不留任何痕迹。
  • 我于是有些庆幸那个苦力死得正好,使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射杀那头大象,还能在法律上站得住脚。
  • 有了新的保育区,和推行中的计画,印度猎杀者现在有机会,成为名正言顺的来保护国家的野生动物。
※ "正言"的意思解释、正言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