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


拼音zì lì
注音ㄗˋ ㄌ一ˋ
词性动词


自力

词语解释

自力[ zì lì ]

⒈  靠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力量。

自力设计。

rely on one's own; efforts;

引证解释

⒈  尽自己的力量。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司徒九江朱伥》:“谨匍匐自力,手书密上。”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 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復攻之,与 布 相守百餘日。”
《新唐书·白志贞传》:“事节度使 李光弼,硜硜自力,有智数, 光弼 善之。”

⒉  自食其力;靠自身之力。

唐 韩愈 《示爽》诗:“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修 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於衣食,以长以教,俾至於成人。”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三:“有志者在乎自力而已。”

⒊  自然成长的力量。

《列子·天瑞》:“自智自力,自消自息。”

国语辞典

自力[ zì lì ]

⒈  自己尽个人力量。

《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顷以废病沈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依赖

分字解释


造句

  • 欠发达国家的惟一指望就是尽可能地做到自力更生。
  • 我们民族一直是亲力亲为、自力更生的。
  • 我们民族一直是亲力亲为、自力更生的。
  • 如果人们坚持要摆脱自力更生的负担和对共同利益的责任,那他们将不再是自由的。
  •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自学成才、自力更生的典范;他出身寒微,后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 记住这是在1838年,“自力更生”在当时是一个新奇的概念,美国公民对他们自己作为个人和作为美国人的安全感较低。
  • 这个慈善机构的宗旨是帮助人们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和亲属的帮助使大多数工人度过了失业期。
  • 我们那时都有点放浪不羁,恨不得早早地离开家里,越远越好,以此来证明我们能自力更生。
  • 不要把自力更生绝对化。
  • 他们决定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 最重要的是,她学会了自力更生。
  • 这样做可以增强能力和实现自力更生。
  • 毫无疑问,她接受这套自力更生的哲学。
  • 我一直是完全自力更生的。
  • 这是一种自力更生的生活。
  • 我们被教导要自力更生。
  • 向别人寻求帮助会违反公司自力更生的文化。
  • 应急阶段已迅速转向复苏、重建和自力更生。
  • 有一种观念是说人们要自力更生。
  • 教导他们要自力更生。
  • 搜索引擎公司只得自力更生。
  • 相反,这些企业必须准备好自力更生。
  •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使各国建立起自力更生的能力。
  • 自信来自力量和诚实。
  • 我们需要自力更生,去找销路。” 她声称。
  • 原则上,官办金融机构应该要能够自力更生。
  • 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 大多数是自力更生。
※ "自力"的意思解释、自力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