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ngěr

重耳


拼音chóng ěr
注音ㄔㄨㄥˊ ㄦˇ

重耳

词语解释

重耳[ zhòng ěr ]

⒈  即重较。

引证解释

⒈  即重较。参见“重较”。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重耳,古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

国语辞典

重耳[ chóng ěr ]

⒈  春秋晋文公的名。参见「晋文公」条。

分字解释


造句

  • 但这些重耳环会伤及耳垂。
  • 有一天,重耳饿得都快死了。
  • 在这里,我们的起重耳附件。
  •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 李白为凉式昭王李暠之孙李重耳的后裔。
  • 有一次,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来给重耳吃。
  •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 春秋时代,介子堆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让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充饥。
  •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 在中世纪,苏格兰的国王们,总会流亡到法国(就像晋国重耳公子流落列国,齐秦均为强国,一边要选个好的靠山,另一边要下注一匹能赢的马)。 一来,有古老协议同盟的保护;二来,还要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英格兰。
※ "重耳"的意思解释、重耳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