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达道


拼音dá dào
注音ㄉㄚˊ ㄉㄠˋ

繁体達道

达道

词语解释

达道[ dá dào ]

⒈  公认的准则。

⒉  明白、彻悟道理。

⒊  实现理想或主张。

⒋  犹得道。

⒌  博通各种学问。

⒍  犹沟通。

引证解释

⒈  公认的准则。

《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达道之行,实惟交友。”
宋 契嵩 《<坛经>赞》:“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⒉  明白、彻悟道理。

《淮南子·氾论训》:“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远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陶潜 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元 杨载 《赠胡汲古》诗:“先生唯达道,久矣乐山林。”

⒊  实现理想或主张。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宋 苏轼 《赐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卿三居諫省,皆以直闻,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元 阎复 《追封伯夷叔齐制》:“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諫伐以严君臣之分,可谓行义以达道,杀身以成仁者也。”

⒋  犹得道。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挝钞,和这古庙里泥神也爱钱,怎能勾达道昇仙。”

⒌  博通各种学问。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王烈 者,字 彦芳”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烈 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⒍  犹沟通。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又谓古人祭用香烛,所以达道阴阳,以接神明。”

国语辞典

达道[ dá dào ]

⒈  人类遵行、永不变易的道理。

《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⒉  通达其道。

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分字解释


造句

  •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通达道德教育事实就意味着回到道德得以产生的非对象化的、境域式的教育生活世界。
  • 当我第一次到达道尔盖火车站的时候,一个搬运工把我的行李送到站外的出租汽车上去。
  • 通达道德教育事实就意味着回到道德得以产生的非对象化的、 境域式的教育生活世界。
  • 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当他们在一个寒冷的下午到达道森时,这场战斗依然没有发生。
  • 这可以让你进入干线点在这些领域与准确性可达道路的水平。全面的数据,对旅游,休闲和体育,艺术和文化等航线企划!
  • 他指出,宽恕不仅仅意味着平息怒火,相反,它是一种表达道德理念的举动,就像我们维护真理,彼此尊重以及友好和解一样。
  • 在坎坷的西方日常表达道路上,最细小的礼貌犹如在漫长的冬天为咱们歌唱的小鸟,那歌声使冰天雪地的寒冷变得较易忍受。
  • 相同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倾向于使用“明确表达道歉策略”及“承担责任策略”而“保证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
※ "达道"的意思解释、达道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