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方策


拼音fāng cè
注音ㄈㄤ ㄘㄜˋ

方策

词语解释

方策[ fāng cè ]

⒈  谋略。

stratagem; strategy;

⒉  典籍。

ancient book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方筴”。即方册。简册,典籍。后亦指史册。参阅 清 李惇 《群经识小·方策》。

《礼记·中庸》:“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郑玄 注:“方,版也。策,简也。”
孔颖达 疏:“言 文王、武王 为政之道皆布列在於方牘简策。”
策, 陆德明 释文作“筴”。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
《宋书·后废帝传》:“方筴所不书,振古所未闻。”
明 宋濂 《恭题御制文集后》:“仁民爱物之心随感而见,布於方策。”
章炳麟 《文学总略》:“是故绳綫联贯谓之经,簿书记事谓之专,比竹成册谓之仑,各从其质以为之名,亦犹古言‘方策’, 汉 言‘尺牘’,今言‘札记’矣。”

⒉  方法对策;方针策略。

《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荒婬无度,欲情既盛,嫉恶其夫,每思方策,规欲残害,种种设计,不得其便。”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自 粤 来京,不避艰险,非图爵禄之荣,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但是她这个方策是失败了。”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认识这是达到革命三民主义的唯一方策。”

国语辞典

方策[ fāng cè ]

⒈  方法、计策。

如:「整治河川方策。」

⒉  方为木板,策为竹简,皆用以记言记事。故以方策泛指书籍。也作「方册」。

《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英语strategy, policy, general plan, variant of 方冊|方册[fang1 ce4]

分字解释


造句

  • 最后探讨了企业实行人本管理的可行图径和具体方策。
  • 改造薄弱学校的现状,既要运用宏观方策又要运用微观方策,才能收到好的社会效果。
  • 在正在进行的两个博物馆展览上,策展方对摄影的认可态度已经耳目一新。
  • 一方面展示了艺术家的多样思考,一方面也为策展人带来了认识上的难度。
  • 霍尔表示,大卫·韦伯珠宝展是由一位自由策展人策划的,该展览得以举办一方面是由于该品牌珠宝品质精良,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品牌与棕榈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 另一种是在未解出导数的一阶方程中,在拉格朗日方程、克策洛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更加广泛的推广。
※ "方策"的意思解释、方策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