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

高祖


拼音gāo zǔ
注音ㄍㄠ ㄗㄨˇ
词性名词

高祖

词语解释

高祖[ gāo zǔ ]

⒈  曾祖的父亲。

请问,你的高祖是谁?

great-great-grandfather;

引证解释

⒈  始祖;远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 籍氏。”
杜预 注:“孙伯黶,晋 正卿, 籍谈 九世祖。”
孔颖达 疏:“九世之祖称高祖者,言是高远之祖也。”

⒉  曾祖的父亲。

《礼记·丧服小记》:“继禰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
郑玄 注:“小宗有四:或继高祖,或继曾祖,或继祖,或继禰,皆至五世则迁。”

⒊  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

《书·盘庚下》:“肆上帝将復我 高祖 之德。”
按,指 汤。《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 汉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 之国,以成帝业。”
《新唐书·高祖纪》:“贞观 三年,太上皇徙居 大安宫。九年五月,崩于 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謚曰 太武,庙号 高祖。”

国语辞典

高祖[ gāo zǔ ]

⒈  称谓:(1)​ 祖父的祖父。也称为「高祖父」、「高祖王父」。(2)​ 远代的祖先。

《礼记·丧服小记》:「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
《左传·昭公十五年》:「昔而高祖 孙伯黡,司晋之典籍。」

⒉  历史上称开国的君主。

如:「汉高祖」、「唐高祖」。

德语Ur-Urgroßvater (väterlicherseits)​ (S)​

法语Gaozu

分字解释


造句

  • 历史证明高祖的决断是完全正确的。
  • 这种象征着变形力量的纹饰所表现的可能就是高祖夒。
  • 汉文帝在太原的表现,又有仿效汉高祖刘邦回乡的迹象。
  •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高成县,后称高城县。
  •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 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
  • 汉代用于郊庙祭祀的乐府今存有高祖时代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代的《郊祀歌》。
  •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经历了历史神话化的过程,形成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经历了历史神话化的过程,形成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 1871年春天,曾高祖父高植桂先生,在现在的台北市大同区大桥头附近开设了一间染布行,名称就叫「义美」;
  • 《高祖还乡》之所以成为一篇佳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作者独特的视角选取。首先,作者以一个乡野村夫之眼和口为视点;
  • 它那诗意一般优美而又准确的削笔动作是在一个老式卷笔刀的启发下设计出来的,那把老爷刀是一位设计师的高祖父流传下来的。
  • 官方历史《魏书(魏的历史)》,记载了一个四十年前的类似事件,即公元477年:“高祖太和元年五月辛亥,有狐魅截人发。”
※ "高祖"的意思解释、高祖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