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

包衣


拼音bāo yī
注音ㄅㄠ 一

包衣

词语解释

包衣[ bāo yī ]

⒈  包裹丸、片剂药物的肠衣、糖衣等。

capsule;

⒉  指长在玉米果穗外的苞叶。

husk;

包衣[ bāo yī ]

⒈  奴仆(满语“包衣阿哈”的省略语)

slave;

引证解释

⒈  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亦简称“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为满族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 清 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有因战功等而置身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汉军初制》:“雍正 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领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领三十,其不足者,拨内务府包衣隶焉,其制始定。”
清 龚自珍 《答人问关内侯》:“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其户下五旗包衣之人,见王,如家奴见家长之礼;包衣之女,许亲王等拣选为媵妾。”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十一出:“他每那里晓得:咱每本是内务府的一个包衣出身,何尝知道甚么新名词,何尝知道甚么种族界。”
冯其庸 《曹雪芹的时代、家世和创作》:“曹雪芹 的家庭,是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但又是一个奴才家世,因为他的上世很早就入了旗籍,属正白旗包衣。”

⒉  药剂学术语。指包裹丸剂的一层糖质或胶质外皮。

胡长鸿 《我国古代药剂学的成就》:“在丸剂制备上,各种炼和剂的选用和包衣的发明,都和现代药剂学操作原理完全相同。”

国语辞典

包衣[ bāo yī ]

⒈  奴隶、奴仆。译自满州语。清末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隶属内务府,充骁骑、护军、前锋等营兵卒。属下五旗则分隶王府,为私家的世仆。

英语capsule (containing medicine)​, husk (of corn)​

法语gélule, capsule, paille (de blé)​

分字解释


造句

  • 打包衣服很有意思!
  • 我讨厌打包衣服。
  • 完成粉末的包衣工艺重复性极高。
  • 采用显微图像测量薄膜包衣厚度。
  • 她带了一大包衣服来到了我家。
  • 目的优化红霉素肠溶薄膜包衣配方。
  • 他妻子拿着一包衣服走进屋内。
  • 不同药剂包衣对马铃薯影响不同。
  • 妈妈给她寄了一大包衣服和吃的东西。
  • 包衣材料主要是乙基纤维素。
  • 采用了先进的弹性搅龙包衣输送装置。
  • 桌子上有一小包衣服。
  • 目的:为制备平痛新包衣微丸提供良好的底物。
  • 结果薄膜包衣可提高芒果止咳片的储存期稳定性。
  • 这包衣服是我的。
  • 粉体物料包衣。
  • 目的:确证压制(干压)包衣延迟释放片衣层处方。
  • 目送老妇人扛着一大包衣服蹒跚而去,实在令人心酸。
  • FDA会议的目的就是衡量药物包衣支架系统的利弊。
  • 以薄膜包衣厚度和均匀性为指标,考察包衣工艺参数。
  • 结果水分散体包衣技术有许多优点优于传统包衣技术。
  • 药物包衣支架外包裹的药物能防止装置周围的血管再闭。
  • 按目的处方制备的熊胆薄膜包衣片剂达到实验设计要求。
  • 目的:比较包衣锅和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的方法。
  • 选育抗病品种和种衣剂包衣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
  • 对薄膜包衣技术及其在制剂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包衣:颗粒、丸剂保护层、着色、缓释、薄膜、肠溶包衣等。
  • 目的提高包衣片的稳定性,同时优化选择包衣的生产工艺条件。
  • 结果对颗粒进行薄膜包衣可提高颗粒剂的稳定性,降低不良气味。
  • 目的制备5氨基水杨酸(5 ASA)肠溶包衣片,使药物在结肠释放。
※ "包衣"的意思解释、包衣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