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辞


拼音bǔ cí
注音ㄅㄨˇ ㄘˊ

繁体卜辭
词性名词

卜辞

词语解释

卜辞[ bǔ cí ]

⒈  中国商代在甲骨上铭刻的占卜之辞。凡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间有少数记事文字。亦称“甲骨文”

oracle inscription shown on tortoiseshells or animal bones of Shan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殷 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由于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之为甲骨文。又由于主要是占卜的纪录,故有时也称之为‘卜辞’。”
陈原 《社会语言学》11.5:“所根据的材料主要系卜辞,即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

国语辞典

卜辞[ bǔ cí ]

⒈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事项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分字解释


造句

  • 第四章对何组田猎卜辞进行搜集和整理。
  • 第八章对卜辞文例研究的成果进行应用研究;
  • 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甲骨卜辞举世闻名。
  • 本文主要研究了殷墟卜辞中一些与“火”有关的内容。
  • 附录二收录了我们所试缀的七组历组卜辞,并作了释文。
  • 何组卜辞材料比较零散,前人对它几乎没有过系统的综论。
  • 甲骨卜辞的发现最终使人们发现了商代后期曾建都于安阳。
  • 贞旬卜辞在甲骨卜辞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卜辞,数量众多。
  • 第四章研究对贞卜辞语用平面的移位现象并分析其语用意义。
  • 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妥善藏于窖穴之中,所以才能流传到现在。
  • 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
  • 殷卜辞反映出举族与商王室同姓,常受商王之命从事农稼、田猎、征伐活动。
  • 绪论部分介绍卜辞的分类及研究方法,并对前人研究何组卜辞的概况作了整理。
  • 第二章从“王宾卜辞”和“周祭卜辞”两个方面来管窥何组中常见的祭祀卜辞。
  • 若卜辞辞意难以推知,可以暂从语法学等角度对卜辞中的某些疑难字作词性上的定位。
  • 第一章以甲骨卜辞中“西母”为研究重点,对西王母原生态神格中的太阳文化进行分析;
  • 里耶秦简是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
  • 第六章根据何组卜辞的字体、署辞、成语、人名、地名、占卜事项等来分析其所处的时代。
  • 在殷商卜辞中,殷人所祭祀的河神兼具自然神和祖先神的身份,河神因而又有人格化的特征。
  • 殷卜辞以“出虹”为灾祸之兆。出虹可以影响收成,造成祸患,这与《诗经》所谓“蝃蝀在东,莫之敢指”是一致的。
  • 本文运用现代语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甲骨文对贞卜辞中的一些语用现象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对研究甲骨文语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卜辞"的意思解释、卜辞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