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


拼音gē dì
注音ㄍㄜ ㄉ一ˋ
词性动词

割地

词语解释

割地[ gē dì ]

⒈  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cede territory;

引证解释

⒈  分封田邑。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孔颖达 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
《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割取土地;割让土地。

《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 最 之事,则合 齐 者,君也;割地者, 最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 秦。”

⒊  犹割据。

《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⒋  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

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闕之诚,遂行割地之効。屡陈密款,方俟来朝。”

⒌  划分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⒍  指收割庄稼。

崔璇 《一条裤子》:“年年在割地以前,我就把它补得厚厚的。”

国语辞典

割地[ gē dì ]

⒈  分封田邑。

《礼记·月令》:「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将领土割让给他国。

《战国策·秦策一》:「燕赵恶齐秦之合,必割地以交于王矣。」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不如割地请和,两家且各罢兵。」

⒊  割据。

《汉书·卷三二·张耳陈余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 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德语Gebietsabtretungen

分字解释


造句

  • 我们割地里的牧草给牛提供饲料。
  • 我们不想在通过切割地面或填方的正确安排的土地上设计。
  • 研究激发极化中间梯度法在深切割地貌区勘查金及多金属盲矿体。
  • 鸭子以稻穗收割后遗留的谷粒为主食,因此鸭子可能跟随收割地段,四处游荡觅食。
  • 基于期货卖方的交割地点选择权分析了允许两个地点交割的期货合约的升贴水设置问题。
  • 命运的这片土地,他们的一个要求自给自足,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命运,家庭的问题。
  • 本文就如何正确的分割地平面以及为什么这样分割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地分割的相应设计原则。
  • 期货合约是受法律约束的,在质量、数量、交割时间及每一具体商品的交割地点上都有标准化协议。
  • 社会正义运动的未来最大的挑战或许是在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所有的斗争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也都急需关注。
  • 通过建立空间电动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通有电流的导电系绳高速运动切割地球磁力线时系绳的振荡和变形特性。
  • 灵活方便的布线功能;模块化线槽拼装方便,地插座与边盖板任意互换,不可切割地板;每块盖板上没有出线口,可随意出线。
  • 因为此前一年,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法国,就已经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了。这样一来,中国就很难再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存在了。
  • 同种商品、同一交割月的期货合约具有可替代性,合约间的可替代性取决于其特定的质量标准、合约量、交割日期和交割地点。
  • 许多切割地图路径者已由于这样的势力而失败,因为他们不能分辨来自心灵(灵魂)的指导与来自黑暗势力的指导两者之间的不同。
  • 但是,正如马休·凯普曼在最近去 马拉维时发现的,你所要吃的东西与你所要采访的事件有时候可能是不可分割地 联系在一起的。
  • 两个基准原油之间的价差日益扩大,原因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库存正在增加。位于内陆的库欣是西德州中质油期货合约的交割地。
※ "割地"的意思解释、割地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