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īniè

圭臬


拼音guī niè
注音ㄍㄨㄟ ㄋ一ㄝˋ
词性名词

圭臬

词语解释

圭臬[ guī niè ]

⒈  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春广。——杜甫《八哀诗》
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人之历史》

criterion; standard;

引证解释

⒈  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
明 黄佐 《乾清宫赋》:“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絜广轮。”

⒉  比喻典范;准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西庄光禄》:“世之言学者,以先生为圭臬云。”
鲁迅 《坟·人之历史》:“适应之説,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朱春雨 《关于军事题材创作的一封信》:“有好的文学理论工作,势必导致创作上的强烈的追求气氛,圭臬不凡,效尤不俗。”

国语辞典

圭臬[ guī niè ]

⒈  古代测定日影时间的器具。

圭表 标准 模范 法式

⒉  比喻法度、典则。

如:「四维八德是我国传统的道德圭臬。」

分字解释


造句

  • 我经常听到“神灯系列”被奉为圭臬。
  • 业界很多广告人喜欢标榜个性,将创意奉为圭臬。
  • 钢管和管件有两种圭臬端部型式,即:法兰和丝扣。
  • 这些长期以來人们捧为圭臬的原则,现在都必须加以质疑。
  • 两个多世纪后,他关于民族国家的观点被奉为圭臬。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 本月初,一群中国学者抵达津巴布韦参加一个把这种模式奉为圭臬的研讨论。
  • 他们将社会承认的正确意见奉为圭臬,即使内心认为这种意见是错误的也绝不反对。
  • 从小姐表示,“东方莎士比亚”的标签奉莎士比亚为文学的圭臬,实际上是对汤显祖的损害。
  • 我们知道,现在在网站设计界十分的注重欧美风格的引入,甚至将欧美风格的设计奉为圭臬。
  • 孔子语言哲学凸显语言的规范功能,本质上是以道德行为实用主义为取向,以语用学为圭臬的。
  • 我们仍然与以前保持一致的一点是,无论什么体型被奉为圭臬我们都在试图通过所谓的医疗技术来获得。
  • 他们是个人主义者,他们建立起了强大的社会团体,他们在危难之时万众一心,他们把诚实正直奉为民族的圭臬。
  • 但过分注重感情有时不免失之主观,因此,他又强调文学批评的科学理性,以此作为理解作品的工具、褒贬作品的圭臬。
  • 乍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这篇写于七十多年前的散文竟然会有助于提高日本的生产率,并且被许多实业家奉为人生观的圭臬。
  • 对于沉没在泡泡糖摇滚舞曲后面的和以唇彩闪亮为中国潮流女孩为标准的观众来说,李宇春已经漠视了圭臬所致的令人陌生的软膝规则。
  • 他们仍然强调所谓的“基坑成功(Pit of Success)”,并将其作为设计圭臬,特别是在谈及开发者的生产力时,尤其如此。
※ "圭臬"的意思解释、圭臬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