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gzhēnmiàn

庐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注音ㄌㄨˊ ㄕㄤ ㄓㄣ ㄇ一ㄢˋ ㄇㄨˋ
词性名词


庐山真面目

词语解释

庐山真面目[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⒈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因以“庐山真面目”比喻一件事物的真相或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what Lushan Mountain really looks——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a matter; one's true character as the real face of Lushan Mountain;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庐山 、山名,位于 江西 九江市 南。语出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亦作“庐山面目”。 清 奚又溥 《<徐霞客游记>序》:“﹝ 李翁 ﹞痛遗文缺残,访得于 义兴 之故家,涂抹删改,非復庐山面目。”
清 段雪亭 《<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又作“庐山真面”。 清 杨伦 《<杜诗镜铨>序》:“今之 杜 诗,汩於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国语辞典

庐山真面目[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⒈  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人在山中,难以窥得全面真貌。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喻不易窥知真相的事物。也作「庐山面目」。

《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诗兮只一家,真属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分字解释


造句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于是,我便急者想一睹庐山真面目。
  • 基因塑造出我们的庐山真面目。
  • 这样的人很难看清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 他或她不承认基督来到的庐山真面目。
  • 反物质的庐山真面目就要显现出来了。
  • 莉莉:哈,我真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 教皇制度的庐山真面目,于此可见一斑。
  • 当所有的烟雾散去时,你会看到庐山真面目的。
  • 用力学的理论分析它,才会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 两战两胜不丢球,但始终有人坚持认为荷兰还没露出庐山真面目。
  • 最终,我们将第一次从量子理论中揭开时空的庐山真面目。
  • 正如古人所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那个国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可是当它进攻比它小的邻国时,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 Android现在开始加载你的模拟器,几个命令提示符窗口会打开,然后你可以一览Android模拟器的“庐山真面目”。
※ "庐山真面目"的意思解释、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