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uó

民国


拼音mín guó
注音ㄇ一ㄣˊ ㄍㄨㄛˊ

繁体民國
词性名词

民国

词语解释

民国[ mín guó ]

⒈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引证解释

⒈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

国语辞典

民国[ mín guó ]

⒈  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如:「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⒉  中华民国记载年代的方法。以中华民国创建之年为纪元开始,此年为西元一九一二年。

分字解释


造句

  • 今天值此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我谨代表欧盟表达对世界各地土著人民的支持。
  • 他还能够辩证地看待侈靡式消费,并就民国初年东北经济的振兴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 社会安全号码在大韩民国暴露在互联网上的网站等,所以风险盗窃或犯罪通过互联网可以利用。
  • 人力车是民国时期各城镇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人力车夫也因此成为一个数量可观的特殊职业阶层。
  • 每年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我们都要思考巴勒斯坦人的状况,考虑我们还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 中国地主的大规模城居开始于明清时期,民国以来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江南这种状况更为典型。
  • 最后,指出以上述原则为指导的现代民事诉讼程序及其相关制度已在民国初期的中国逐步推广开来。
  • 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在教学上处处体现了引领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自主创业为社会担当责任的精神。
  • 如果你去给她穿民国或者三线时期的服装,一看就明白了,人也不会去想这个作者在这里面要去讲什么话。
  • 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评价其好坏、对错,而是重新认识这一文化现象在民国上海社会变迁情境中的历史意义。
  • 造成鉴定困难有:出版跨清末民国时代,避讳、纪年和形制等不被遵循,翻印缺刊印时间和出版机构等因素。
  • 这些都使得民国时期侨校蕴含着许多现代性因素,亦是该时期闽南侨办学校蓬勃发展,并取得良好办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 这种教学模式延续到民国初年,后被大规模涌入中国的西方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打破,历史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 第二章从中国历史分期中来探讨“古代”和“近代”的表述,呈现清末民国史家通过历史书写来寻求自己民族的历史定位。
  • 第二部分从宏观方面,对民国早期大学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包括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的考察。
※ "民国"的意思解释、民国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