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zhébǎoshēn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

词语解释

明哲保身[ míng zhé bǎo shēn ]

⒈  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

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引证解释

⒈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颖达 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明哲保身,《大雅》之絶踪也。”
唐 白居易 《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宋 欧阳修 《晏元献公挽辞》之三:“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清 沉起凤 《谐铎·烧录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动称好辨,僇辱及之矣。”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明哲保身在这危乱的时代并不见得就是智慧。”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九章:“明明看到 熊彬 的缺点,没有从正面向 熊彬 提出来,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作怪。”

国语辞典

明哲保身[ míng zhé bǎo shēn ]

⒈  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明·梁辰鱼。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浣纱记·第一二出》:「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洁身自好

飞蛾扑火 同流合污 随波逐流

英语a wise man looks after his own hide (idiom)​, to put one's own safety before matters of principle

分字解释


造句

  • 中国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总是明哲保身。
  • 由于经济恢复的加强,财务部和中央银行需要实施自己明哲保身的策略。
  • 他所想到的基本都是明哲保身,以及如何让他的儿子、他的女友和迈克一切平安。
  • 说完对着李阁主道:“当初我们求救时,魔刀堡选择明哲保身也是人之常情嘛!”
  • 服从于强力,只是被迫行为,不是自愿行为——最多也只不过是一种明哲保身的行为而已。
  • (笑声)我们觉得这是对美国的一种很有趣的评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现象。
  • 正如其他的写信的同事们所说的,那些淡定的坐在后方,看着别人做事情的人,他们明哲保身却安然无恙。
  • 现在,欧元区即使面临危机,但仍尝试对自身进行重组,而且每个国家都思考,到底是出手相助还是明哲保身。
  • 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很多时候宁愿躲避黑暗势力也要明哲保身,可是对于我这样软弱的人,主却让我在基督里刚强。
※ "明哲保身"的意思解释、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