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士大夫


拼音shì dà fū
注音ㄕˋ ㄉㄚˋ ㄈㄨ
词性名词

士大夫

词语解释

士大夫[ shì dà fū ]

⒈  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充乎士大夫之列。
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清·周容《芋老人传》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苏轼《石钟山记》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scholar-bureaucrat;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周礼·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郑玄 注:“亲受其职,居其官也。”
《晋书·夏侯湛传》:“僕也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慕洁修,麤能操守,輒以道学之名归之。”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宋 世士大夫最讲礼法,然有不可解者二:仕宦卒葬,终身不归其乡,一也;阀閲名家,不以再嫁为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 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

⒉  将佐;将士。

《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行之三年, 秦 人兴师,临於 西河,魏 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明 柯维骐 《<史记>考要》卷八:“《周礼》师帅皆中大夫,旅帅皆下大夫,卒长皆上士,两司马皆中士,而皆统於军将,故曰士大夫。”

⒊  士族;士族中的人。

《南史·江斅传》:“﹝ 纪僧真 ﹞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 荀昭光 女,即时无復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纔记姓名。”
范文澜 《唐代佛教·引言》:“南朝 士大夫有谈玄(玄学也是一种麻醉剂)的习惯。”

国语辞典

士大夫[ shì dà fū ]

⒈  旧称在职居官的人。

《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⒉  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

《史记·卷一〇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⒊  士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南史·卷三六·江夷传》:「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英语scholar officials

法语fonctionnaire, mandarin (personne)​, personne cultivée

分字解释


造句

  • 第二部分讨论《诗经》中士大夫的审美趋向。
  • 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
  • 在唐代社会,士大夫惧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人物。
  • 王世贞与张居正是十六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位士大夫代表。
  • 随着三教堂影响的扩大,它开始引起儒家士大夫的关注。
  • 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胸臆中天道体会的投射。
  • 梅一直以来被人们誉为品格之象征,尤为文人士大夫所钟爱。
  • 书法是文人士大夫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抒发情感的一种载体。
  • 东汉的私学兴盛,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进程和士大夫群体的形成。
  • 这三大文论传统均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某一方面的精神追求息息相关。
  • 他出生在绍兴一个士大夫家庭,在金人的统治下过了九年的流亡生活。
  • 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坚阶层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课题。
  • 鸳蝴文化起源于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结合,经历了“由雅到俗”的过程;
  • 贾平凹的《废都》描绘了转型期传统士大夫式人文知识分子的道德沉沦。
  • “北游”是中国绘画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是士大夫理想主义精神的展现。
  • 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更重视始祖祠堂管理族人的功能,强调其功能的多样化。
  • 因为乡村是士大夫情感的回归地,是寻幽觅古的好场所,也是休闲享乐的好去处。
  • 其消费群体涵盖了官僚及士大夫、驻军军士及其家属和普通大众等社会各个阶层。
  • 于是乎,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地的街区,便在三坊七巷一带生成。
  • 在中国,随着士大夫们加入禅僧队伍,文学上开始出现了富有禅意和禅趣的作品。
  • 批评文体流变之惰性或曰滞后性的形成,源于民间资源的缺乏和文人士大夫趣味的过剩。
  • 后三章主要介绍了园林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上海地区明代园林文化的特征。
  • 本文试图从冯延巳词的雅化和自我抒情化两个方面来论述冯延巳词士大夫化的具体表现。
※ "士大夫"的意思解释、士大夫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