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réngǎnyìng

天人感应


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注音ㄊ一ㄢ ㄖㄣˊ ㄍㄢˇ 一ㄥˋ

繁体天人感應

天人感应

词语解释

天人感应[ tiān rén gǎn yìng ]

⒈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明 宋濂 《<徐敬授文集>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
清 冯桂芬 《<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儒者不谈果报,而天人感应之理具载於经。”

国语辞典

天人感应[ tiān rén gǎn yìng ]

⒈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应。为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思想的学说,认为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影响人事。汉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有详细的阐论。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切谓天人感应,一理也。人心悦则天意得;人心怨则天变彰。」

分字解释


造句

  • 然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终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之久。
  • 接下来对星占学原理中的天人感应、分野理论、天体运行规律三方面作了介绍。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反思我们高能耗,高浪费的现代生活。
  • 前者与古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而形成的天人感应式的宇宙观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有关。
  • 柳宗元剥落笼罩在儒学头上的天人感应、鬼神迷信等神学外衣,弘扬原始儒学的人本精神;
  • 两汉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张衡从事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张衡的科研深度和研究方向。
  • 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
※ "天人感应"的意思解释、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