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shēng

阳声


拼音yáng shēng
注音一ㄤˊ ㄕㄥ

繁体陽聲

阳声

词语解释

阳声[ yáng shēng ]

⒈  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⒉  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⒊  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汉 贾谊 《新书·六术》:“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一月,其六钟阴声,六钟阳声,声之术律是而出,故谓之六律。”
《国语·周语下》“若无射有林,耳弗及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无射,阳声之细者也。林钟,阴声之大者也。细抑大陵,故耳不能听及也。”

⒉  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周礼·冬官·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
郑玄 注:“阳,犹清也,木之类近根者奴。”
孙诒让 正义:“注云‘阳犹清也’者,义与《梓人》‘其声清阳而远闻’同。阳皆扬之叚字。”

⒊  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王国维 《观堂集林·五声说》:“而此一切阳声之收声,其性质常悠扬不尽。”

国语辞典

阳声[ yáng shēng ]

⒈  音律中的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称为「阳声」。见《周礼·春官·大师》。

⒉  清越的声音。

《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

分字解释


造句

  • 楚阳慌忙找纸巾替我擦拭,等到我平复下来,他沉沉地叹了一声,直视着我,米米。
  • 这种“阴声阳化”现象在今天安徽方言里尚有遗迹。
  • 尽管玩笑或祝愿有时仅仅只是一声“你好”——那样简单,它却象一束来自天际的暖阳!
※ "阳声"的意思解释、阳声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