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ó

与夺


拼音yǔ duó
注音ㄩˇ ㄉㄨㄛˊ

繁体與奪

与夺

词语解释

与夺[ yǔ duó ]

⒈  赐予和剥夺。

grant and deprive;

⒉  奖励和惩罚。

award and punish;

引证解释

⒈  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

《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
《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⒉  决定;裁决。

《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
《旧唐书·裴漼传》:“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

⒊  取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
宋 王安石 《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

⒋  得失。

《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

⒌  褒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分字解释


造句

  • 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奇迹之一,这也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人物的智慧与意志的结晶-他们省时夺势并同心共志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他与争夺地位、权力的疯狂无涉;争权夺利的咆哮声在他听来就像遥远大洋的沙沙水声。
  • 每个人生,概莫如此。试问:有谁能够,又有谁敢将他人的权利与责任夺为己有?
  • 夺发记在对英雄史诗的显著特征进行全面“戏仿”的同时,结合了作者对道德的联想与思考。
  • 本文用自由基捕捉剂与esr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各种取代苯胺与二苯酮光化夺氢反应中的活泼自由基。
  • 保雨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向天空要水,与蒸发夺水,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
  • 老人缎盔了与他的不肖儿赜赌关系-并炳夺了他的继逞权。
  • 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与美妙的乐韵的相互交融,先声夺入的开篇后面成功演绎的基础。
  • 将设计与策划提高到一个艺术的、可量夺的、可对接的高度。
  • 游戏可玩转速包括追逐与逃避,组队战和夺旗。
※ "与夺"的意思解释、与夺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六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