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zhīcái

百里之才



百里之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百里:古代一县约管辖方圆百里的面积,后用“百里”为县的代称。指治理一个县的才能。

详细释义

  1.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百科释义

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在古代通常是一个县的方圆大约在百里左右,因此可以称“县长”为“百里之才”。


基础信息

拼音bǎi lǐ zhī cái

注音ㄅㄞˇ ㄌ一ˇ ㄓ ㄘㄞˊ

繁体百裏之才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感情百里之才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称才能平常的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百里之才的意思解释、百里之才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百里之才 百里:古代一县约管辖方圆百里的面积,后用“百里”为县的代称。指治理一个县的才能。
百里之命 指国君的政令。百里﹐指诸侯国。
百里之任 指一县的长官,如县宰、县令等。
千里之任 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
千里之志 远大的志向。
千里之足 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万里之望 飞翔万里的期望。指有显达富贵的愿望。
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拦住。原指自以为是,不愿听别人意见。后形容人态度非常傲慢,不愿接近人或与他人合作。
决胜于千里之外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千里远的路程需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比喻事物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步积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