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

侧足而立



侧足而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详细释义

百科释义

侧足而立,读作cèzúérlì,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基础信息

拼音cè zú ér lì

注音ㄘㄜˋ ㄗㄨˊ ㄦˊ ㄌ一ˋ

繁体側足而立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感情侧足而立是中性词。

例子他吓得侧足而立

用法作谓语;指人敬畏或惧怕。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侧足而立的意思解释、侧足而立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侧足而立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重足而立 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鼎足而立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炊具,有三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抵足而卧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
抵足而眠 抵:相触。指同床而眠。形容双方友谊深厚。也作“抵足而卧”。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企足而待 抬起脚后跟等着,比喻盼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翘足而待 翘足:抬起脚来。待:等待。一抬脚就能等到。形容短时间内即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