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ráozhīyán

刍荛之言



刍荛之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详细释义

  1.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巧匠何曾弃樗栎,~或有益。◎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百科释义

刍荛之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


基础信息

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

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

繁体芻蕘之言

出处《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感情刍荛之言是贬义词。

例子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用法作宾语;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刍荛之言的意思解释、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刍荛之言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刍荛之见 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不言之言 意在言外的话。
顿腹之言 犹言肺腑之言。
耳食之言 没有根据的传闻。
肺腑之言 肺腑:比喻内心。指发自内心的真诚话。
风尘之言 指流言蜚语。
肤受之言 肤:肤浅。受:感受。指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
负薪之言 意思是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过耳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