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xià

郐下无讥



郐下无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详细释义

  1. 指微不足道。

    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之列,此则大误。◎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

郐下无讥[kuàixiàwújī]
  1. 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百科释义

汉语四字成语,意为指微不足道。


基础信息

拼音kuài xià wú jī

注音ㄎㄨㄞˋ ㄒ一ㄚˋ ㄨˊ ㄐ一

繁体鄶下無譏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感情郐下无讥是中性词。

例子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近义自郐以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郐下无讥的意思解释、郐下无讥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郐下无讥 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名下无虚 原指负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后形容名实相符,名不虚传。
日下无双 京师没有第二人可比。谓才能出众。
上下无常 官位的上升与下降没有一定的规律。出自《周易·乾》。
天下无敌 全天下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本领高超。也作“无敌于天下”。
强将之下无弱兵 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好的部属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弱胆怯的士兵。比喻能干的人手下没有弱者。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谓无立足之地或一无所有。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