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shū

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百科释义

目不识书,汉语成语,拼音是mùbùshíshū,意思是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出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基础信息

拼音mù bù shí shū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

繁体目不識書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感情目不识书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近义目不知书

反义学富五车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目不识书的意思解释、目不识书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目不识丁 一个大字都不认识。
目不识字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纲目不疏 比喻法令细密。
过目不忘 过目:看一遍。看过一遍就能记住。形容记忆力特别强。
眉目不清 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斜视 斜视:斜着眼看。眼睛不向别处看。形容人态度严肃,品行端正,遵守规矩。也作“目不邪视”。
目不妄视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目不旁视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目不暇接 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也作“目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