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gòu

纳污含垢



纳污含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详细释义

  1.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清冯桂芬《上制洋器议》:“日本蕞尔小國耳,尚知發憤爲雄。獨我大國,將納污含垢以終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朝廷懼兩國之失歡,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禍,乃不惜納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請,冀相安於無事。”

纳污含垢[nàwūhángòu]
  1.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百科释义

【成语】:纳污含垢(纳污含垢)【读音】:nàwūhángòu【解释】: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出处】: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示例】:清冯桂芬《上制洋器议》:“日本蕞尔小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朝廷惧两国之失欢,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祸,乃不惜纳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请,冀相安於无事。”【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基础信息

拼音nà wū hán gòu

注音ㄋㄚˋ ㄨ ㄏㄢˊ ㄍㄡˋ

繁体納汙含垢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感情纳污含垢是中性词。

例子清·冯桂芬《上制洋器议》:“日本蕞尔小国尔,尚知发奋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纳污含垢的意思解释、纳污含垢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纳污含垢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含垢纳污 含、纳:容纳。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纳污藏疾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纳污藏垢 同'纳污含垢'。
纳污藏秽 同'纳污含垢'。
藏垢纳污 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包藏容纳各种污垢之物。比喻包庇坏人坏事。也作“藏污纳垢”。
含垢匿瑕 亦作“含垢藏瑕”。
含垢忍污 同“含垢忍耻”。
含垢忍辱 垢:耻辱。形容忍受耻辱。也作“含垢忍耻”、“忍辱含垢”。
含垢包羞 同“含垢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