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zhāng

七步成章



七步成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称人才思敏捷。

详细释义

  1.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休道是~。◎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

百科释义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还嫌七步成章太慢,又要求应声作诗。


基础信息

拼音qī bù chéng zhāng

注音ㄑ一 ㄅㄨˋ ㄔㄥˊ ㄓㄤ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感情七步成章是中性词。

例子休道是七步成章。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近义七步奇才,七步成诗,出口成章

反义才竭智疲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七步成章的意思解释、七步成章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七步成章 称人才思敏捷。
七步成诗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五步成诗 指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七步奇才 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七步之才 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也作“七步成章”。
七步八叉 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操翰成章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口成章 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口才好。
出言成章 犹言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