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niánkuīyuán

三年不窥园



三年不窥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比喻治学刻苦专心。为专心苦学之典。

详细释义

  1. 《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后以“三年不窥园”为专心苦学之典。

    元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篤学,三年不窥园。”

百科释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注音ㄙㄢ ㄋ一ㄢˊ ㄅㄨˋ ㄎㄨㄟ ㄩㄢˊ

繁体三年不窺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感情三年不窥园是中性词。

例子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三年不窥园的意思解释、三年不窥园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三年不窥园 比喻治学刻苦专心。为专心苦学之典。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里或缝隙里看。园:花园,菜园。形容埋头读书,不问外事。
三年不蜚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足不窥户 同'足不出户'。
坐不窥堂 见'坐不窥堂'。
杖策窥园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遂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的苦学精神。
百年不遇 百年:泛指很多年。很多年也碰不到。形容极难遇到。
比年不登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亦作“比岁不登”。
流年不利 流年:一年的运气。指人长年里处于不吉利的状态。谓时运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