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nàn

芟夷大难



芟夷大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汉南越王赵佗对汉廷的自称。借指清帝。

百科释义

芟夷大难(也作芟荑大难),成语,作谓语;指平乱。


基础信息

拼音shān yí dà nàn

注音ㄕㄢ 一ˊ ㄉㄚˋ ㄋㄢˋ

繁体芟夷大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感情芟夷大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平乱。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芟夷大难的意思解释、芟夷大难是什么意思由成语大全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芟夷大难 汉南越王赵佗对汉廷的自称。借指清帝。
蛮夷大长 汉南越王赵佗对汉廷的自称。借指清帝。
才大难用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材大难用 本谓高才难用于小事。后多谓怀才不遇。
大难临头 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大难不死 遇到大灾难而不死。意指以后一定会有好的前途。
女大难留 谓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不能留在家里。
尾大难掉 犹言尾大不掉。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见'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经过大灾难而不死﹐日后一定享福。